8月5日早間,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急速大跌,在半個小時的時間內連續跌破“7”和“7.1”關口,盤中最低跌至7.1078元,較前一日收盤價下跌1349點。受此影響,在岸人民幣開盤即跳空低開,盤中持續走低,最低跌至7.0324元。
人民幣匯率破“7”,為2008年3月份以來首次,也就是說,是11年以來首次。近兩年,人民幣匯率多次臨“7”而未破,2017年1月份和2018年11月份,離岸人民幣匯率都曾跌破6.98。
離岸人民幣匯率周線圖
“對于人民幣匯率的波動,相較于前兩年,央行的應對已經成熟很多,預期管理很好”,某券商首席分析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。
在人民幣匯率破“7”之后,央行火速回應,稱人民幣匯率“破7”,這個“7”不是年齡,過去就回不來了,也不是堤壩,一旦被沖破大水就會一瀉千里。
截至發稿,離岸人民幣匯率報7.0868,下跌逾1100點,在岸人民幣收盤價報7.0374,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下跌988點。
央行火速回應:正常波動
在人民幣匯率破“7”之后一個小時后,央行官網迅速發出回應,稱“受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及對中國加征關稅預期等影響,今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貶值,突破了7元” 。
其實早在今年5月底、6月初,央行高層就已經多次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公開表態,為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“7”打過“預防針”。央行稱,“7”的整數位并非“紅線”,打破整數價位的禁忌,應視為人民幣匯率彈性提升的必然結果。
“破‘7’的預期一直都在”,如是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、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,“去年的貿易戰比現在嚴重得多,當時央行都有能力?!?’,現在也并非保不住,這次破‘7’更像是一次半主動的風險測試,一方面順勢去掉破‘7’的心魔,另一方面為國內的潛在經濟下行壓力和金融風險做準備”。
他認為,如果匯率過于強勢,是在為全球的競爭性貶值買單,不一定符合我國的利益。而貶值更多的是心理上、預期上的沖擊,對經濟的影響比較間接,如果能控制好預期,貶值不一定是壞事,尤其是在目前內部下行和外部貿易戰的背景下。
招商證券宏觀經濟研究主管謝亞軒認為,對于人民幣匯率而言, “7”這樣一個整數點位不應該被視為“禁區”,而更應該視為早晚要打破和丟掉的“枷鎖”。就算破“7”,更多是貿易談判沖擊、美元強勢和外匯供求變化等市場因素的作用,并不意味著決策層的政策導向是刻意推動人民幣匯率貶值,或者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就不重要了。
央行稱,盡管近期人民幣對美元有所貶值,但從歷史上看,人民幣總體是升值的。2019年初至8月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貶值0.53%,小于同期韓元、阿根廷比索、土耳其里拉等新興市場貨幣對美元匯率的跌幅,是新興市場貨幣中較為穩定的貨幣,而且強于歐元、英鎊等儲備貨幣。
黃金刷新6年新高
隨著人民幣匯率的走低,股市承壓,截至收盤,上證指數下跌1.62%,深證指數下跌1.66%,滬深300指數下跌1.91%。據東方財富網,今日北上資金凈流出30.65億元,已經是北上資金連續四個交易日凈流出。
但是,貴金屬板塊和黃金概念股大漲。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,截至收盤,貴金屬板塊大漲8.08%,黃金概念大漲4.62%。
與此同時,貴金屬黃金白銀大幅走高,期貨市場上,黃金幾大活躍合約全線漲停,白銀主力合約大漲逾4%。
其中,黃金主力合約收盤報334元/克,刷新自2013年3月份以來新高,也就是逾6年以來的新高。
實際上,自2018年8月份以來,貴金屬黃金和白銀早已走出一波上漲行情。截至8月5日,今年以來滬金主力合約累計上漲16.15%,滬銀主力合約漲幅也在10%以上。
黃金價格一般被當做是全球經濟周期在商品價格上的映射。長江證券研報表示,數據顯示,黃金價格與美國實際利率高度負相關。與此同時,黃金價格短期表現,還往往受避險情緒、通脹預期等影響。
2018年8月份以來
黃金期貨主力累計漲逾26%
剛剛過去的7月份,美聯儲宣布降息25個基點,為美國十年以來首次降息。
長江證券表示,2018年4季度起,美國經濟已進入景氣回落階段。隨著經濟下行、就業惡化壓力加劇,美聯儲在6月釋放降息信號。未來一段時間,美聯儲或將重回降息通道,拉開全球流動性寬松序幕。這一背景下,黃金將持續受益于美國實際利率中樞回落。
中泰證券認為,美國經濟自2018 年4季度見頂、5 月底以來美國的先行指標等均指向經濟趨勢回落,特別是,如果美國進一步加征 3000 億商品關稅,或將進一步拖累美國經濟,持續降息或不可避免,真實收益率下行趨勢不改。當前時點,金價上漲處于經濟回落的第一階段——交易國債收益率下行,黃金/白銀板塊配置價值依舊,繼續堅定加配貴金屬板塊。
破“7”還會重圓?
對于人民幣匯率后期走勢,央行表態稱,“有經驗、有信心、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?!?/span>
對于人民幣后期走勢,朱振鑫認為,長期內,人民幣不具備持續貶值的基礎。匯率本質上是一種相對購買力,最終只取決于經濟基本面,任何一個國家的匯率和他在全球經濟中的占比長期看是相吻合的。他表示,中國經濟雖然在放緩,但與全球大部分國家相比增長的韌勁依然有優勢,未來中國經濟的比重還會繼續提升,這對人民幣是一個最大的支撐。
“人民幣匯率破‘7’后大概率會重圓”,朱振鑫表示,“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,首先,人民幣匯率雖然越來越市場化,但本質上還是政策變量的一部分。當國內經濟壓力較大的時候,雖然匯率有自然貶值的壓力,但一般央行的管控也會更加謹慎。2018年之所以匯率貶值比較多,一方面是因為國內還有比較大的經濟騰挪空間,另一方面有對沖出口壓力的考慮。其次,美元太強勢也不符合美國的利益,隨著美聯儲重啟降息,十年前的競爭性貶值也有抬頭之勢?!?/span>
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認為,人民幣兌美元并不具備長期貶值基礎。從基本面來看,一方面中國經濟整體增速平穩,在全球主要資本市場里面處于較高水平,這是人民幣長期走勢的一個重要支撐;近兩年,外資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股市、債市,也說明了外資對于中國經濟長期增長趨勢的看好;另一方面,在美聯儲降息之后,周邊央行紛紛采取寬松的貨幣政策,那么全球迎來“降息潮”,而中國沒有跟隨,保持定力,根據我們自身狀況,采取合適的貨幣政策。從貨幣政策看,人民幣也不具備快速貶值的基礎,再加上,我國外匯儲備充足,仍然高達3萬億元以上,這為人民幣提供了強力的支持。
央行則表示,在目前美歐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寬松的背景下,中國是主要經濟體中唯一的貨幣政策保持常態的國家,人民幣資產的估值仍然偏低,穩定性相應更強,中國有望成為全球資金的“洼地”。
對于居民個人而言,人民幣匯率貶值,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居民購買力下降,出國旅游、境外購物、子女海外上學的成本均有提升,對房價而言,自然是利空,會影響部分購房投資。但是對于企業而言,人民幣貶值后,產品相對競爭力增強,有利于擴大商品出口。
此外,央行還奉勸企業,別搞匯率投機。在今天的回應里,央行表示,匯率雙向浮動是常態,不僅是企業,即便更為專業的金融機構也難以預測匯率的走勢。因此,支持企業購買匯率避險產品規避匯率風險,但是做外匯衍生品應以鎖定外匯成本、降低生產經營的不確定性、實現主營業務盈利為目的,而不應以外匯衍生品交易本身盈利為目的。